首 页 > 高分学员 >

高顿CFA优秀学员:陈超

来源:高顿 责编:admin 2017-01-20 11:33

 周二,当我收到CFA协会发出的Congratulations邮件时,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本人从去年6月开始参加一级开始,至今年6月二级通过,有过自大,有过不安,有过盲目,特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历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人是上海西南某高校金融学专业出身,但这对我并没有太大帮助,问过的学长学姐无一不说考试的很多内容我们都学过,一个月full time准备绰绰有余;再看看网上充斥的非金融出身两周通过经验,我的自信心当时前所未有的膨胀。于是我安心的等到4月底才辞掉实习回家备考。
 
毋庸置疑,接下来的一个月真的是满头包。虽然我本科教材不乏纯英文,但实际上我从没有一个学期真正从头到尾把一本英文教材读完过,更不要说要在一个月内读完五本Notes,每天读个几十页已经是极限。而且每天因为担心自己的进度,读书的时候非常浮躁,也没有时间做要多笔记,往往读了后面还要翻翻前面,逻辑也十分混乱。也是因为对自己的金融功底和英语阅读速度的自信,觉得自己跟着基础班纯属浪费时间,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真实过于天真。我理所当然的fail了,虽然我只是以Band 10 fail的,但我一点也没有惋惜,因为我知道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努力过,考试的时候之前零碎的记忆都模模糊糊,有一种一看题就知道很简单,然而我就是不会的感觉。
 
下半年我重整旗鼓,但是因为当时刚刚到国外,对周围的环境十分好奇,再加上布置新家,一不小心就进入了10月,后来又因为准备期中考试,重新复习的时候已经是倒计时40天。因为上半年的惨痛教训,我毫不犹豫的听了同学的基础班。每天除了去学校上三小时的课,基本剩下的所有时间我都听了网课,但因为集中力实在有限,进度总是比计划慢,尤其道德和财报我整整花了两个星期才弄明白。听完基础班记得好像只剩下了15天,然而我还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无意中网上下载了一级知识框架,于是就边复习课件边在框架上做笔记,复习完课件已经是考前一周的周末。最后5天,我选择了业界著名的百题,我做题速度还算比较快的类型,一天120页吧,最后还是剩下了alternative和derivative。最后一天,我傻傻的把打印的百题放进了书包背去了宾馆,想复习完框架再看一下错题,但结果发现,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集中做题没有看书,有些知识点又模糊了,我整理的知识框架看下来就要休息了。第二天考试感觉异常顺遂,与第一次考试不同,我能明确的知道考点是什么并很快解答;下午感觉不是太好,都要睡着了,只记得fixed income选项很长,读来读去好多不确定。考试结果超出我的想象,9A1B通过,只有derivative是B。
 
今年的二级,本打算跟着网课更新的进度走,但我的拖延症又发作了,期中考试过后倒计时45天。还是按部就班的听了网课,每天6-7小时的课时,也就是实体班一天听的课程。还好我们学校5月初就开始放暑假,剩下的一个月都可以全天复习。考前三周刚好听完基础班,花了75刀去参加了Schweser在我们小镇的mock test,发现自己先复习的财报和Equity忘的差不多了,于是被虐的满身疮痍。大概是因为冲击太大,我回去脑子一抽就开始抄高顿基础班课件,还翻了notes把课件上没有的内容加在笔记上,中间穿插强化课视频。抄完笔记又复习了一遍发现又悲剧的只剩了5天。好在百题二级少,这次花了3天半就做完了。大概是因为有点肉疼,周四我又重新做了一遍Schweser Mock并看了解析,80%出头的正确率还算放心。周五还是没来及看百题的错题,因为小学期已经开学了,当天有6小时的课,我还是只来得及看笔记。二级上午简单的令人发指,一小时45分钟做完,后面又重新做了一遍;但下午比较虐心,财报有两个case很陌生,居然一道大题考了财报的quality,还好记住了两个公式,其余全部凭感觉。最后8A1B1C,B是alternative,但C居然是道德,我感觉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不过至少证明了道德50%以下考试不通过纯属谣言。
 
上面说的有点乱,下面主要是我备考关注的几个问题还有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背景。我要强调的是,考试通过率与你的背景没有太大关系。即使你像我一样是名校出身,成绩名列前茅,又或是你的工作经历是多么的丰富,如果不踏踏实实的复习,照样注定失败。而且CFA是一个很全面的考试,你不可能10门课样样精通,金融专业的同学往往也要在道德和财报上面下苦功夫。反过来,如果你是非金融背景,也不需要担心,只要努力了,也一定会通过。
 
英语。个人英语水平在出国党中很一般,四级610,六级596还是598,雅思6.5,但做起题目来有效没有压力。个人觉得不是太需要纠结英语,重点应该是熟悉金融术语吧,这方面见仁见智。
 
复习多长时间。个人的惨痛教训是,千万不要盲目复制别人的复习时间。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每天复习的时间也不一样。我自己的40天、45天备考其实也是建立在对CFA考试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之上的纯复习时间,前面也看了一些考经,下载了一些资料,而且本人是学生党,复习时不用担心工作,可以心无旁骛。自夸一点,我高考时是山东省的前200名,大学期间算是3/4个学霸,二专也变态的选了数学,但可能因为我个人有点完美主义,反正我真的觉得40天还是有点仓促,知识体系的形成怎么着也要十天半个月,我每天的有效时间差不多6个小时,个人觉得已经是极限,强度再高的话坚持一个星期就累了。
 
是否要看原版书。如果你提前半年开始复习,可以静下心来看看,但如果时间少于两个月的话,建议还是看notes或者听课,不理解的部分再看原版书,我大致扫过原版书,原版书实在是太啰嗦,从里面总结考点实在太不容易,适合丰富知识体系但不适合备考。但注意二级notes中财报部分实在是太精炼,每句话都是重点,只看notes的话实在是云里雾里。
 
是否需要报班。我本人建议报,心疼money可以去淘宝看看。如果你的英语实力无法达到一目十行的程度,或者你的金融基础实在过于薄弱,自己看书会特别花时间,较重要的是自己可能会高估自己的集中力,自己中途很容易因为疲劳放弃,很难控制进度。个人感觉课件就是按照notes编写的,听课的过程也就是学习notes的过程,我一级压根没有时间翻notes,二级也是很快翻看,感觉二级课件遗漏的内容十分少而且比较偏,如果课件有不理解的内容,直接翻看原版书反而更有效。
 
高顿CFA老师逻辑非常清楚,复习的时候考点也非常明确,只要像我一样把课件的知识点都记住了,不怕不通过。
 
最后最较重要的三点:
 
其一,好脑袋不如一个烂笔头。记笔记十分重要,复习的时候**手写一遍重点,我对此受益良多,尤其是二级抄了一遍笔记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我感到了质的变化,看一眼笔记知识点会立即回忆起来,考前笔记完整看了四遍也没有花太久,反而更节省时间,而且脑海中的脉络也比较清晰。其实我觉得一级道德比较简单,当时考试也拿了A,抄笔记的时候有点偷懒,考试做题的时候道德最拿不定主意,现在想来拿C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复习资料贵精不贵多。不管是原版书,notes还是辅导机构的课件,个人认为精读其中的一套资料最为有效,即使像我一样没有时间看notes也不要慌,把已经学过的资料和笔记多看几遍,不管是构建知识体系还是应付考试都绰绰有余。
 
其三,个人觉得背诵知识点永远优于题海战术。前面我说过,一级其实我做了四天百题,二级我做了三天半,其实我室友一级一套题也没做,整天背课件也比较轻松的过了。CFA的题目越来越简单,考的知识点实在是太过直白,知道知识点就会做题,顺利的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我本来也是考试型选手,高中大学考试抓重点几乎没有失误过,但是CFA我始终看不透,有些公认的重点它不考(可能是因为有点难),老是有那种犄角旮旯的知识点出来,我觉得今年考二级这种感觉尤为强烈。而且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发现,考前做的题目明显跟考试越来越不是一个风格,既然如此,放弃某些占比较小的科目而大量做不太合适的考题显得有点得不偿失,多记住一个知识点比直接多做一道题更多一分通过的把握。P.S.我考前两周左右才开始看GD的复习课,课程的录制时间是5月初吧,每个老师上来就说现在要开始做题啦,再不做题就要晚啦,一个月做题时间有点紧啊,弄的我心慌慌,但我考后还是感觉,当时花在抄笔记的时间是十分值得的,至少即使较偏的考点我也能牢记于心。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主观性可能比较强。但还是希望能让大家复习的时候少一些纠结,少给CFA协会贡献一点考试费。

上一篇:高顿CFA优秀学员:王哲宇

下一篇:高顿CFA优秀学员:卢彦瀚

可能感兴趣的

CFA近期活动

CFA精彩活动:金融干货&零距离互动,高端人 脉+前沿视野+实践能力,你不能错过的每个精彩 瞬间。

立即体验

>快捷入门了解CFA<

我想了解:

考试报名 课程培训 学习问题 考试疑问